四逆加人参汤配方,要想中药效果好 服药时间有讲究
对于中药的服用时间,《神农本草经》早就提出:“病在胸膈以上者,先食后服药。病在心腹以下者,先服药而后食。病在四肢血脉者,宜空腹而在旦。病在骨髓者,宜饱满而在夜。”即按疾病所在部位,分饭后、饭前、清晨或睡前服药,可见服药时间选择的重要性。中药应用后效果如何,除是否对症外,还需讲究服药的时间。不同的中药,因其本身或疾病特点不同,某一特定时间服用,才能发挥最佳作用。如果服药时间不当,即使对症用了药,效果也不一定会很好。
1 清晨服 清晨阳气生发,适合服用具有滋补作用的药物。在起床后一小时左右服,主要是一些补益类中药如四物汤、四君子汤、生脉饮等,这样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,增加药物的吸收,更好地发挥补益气血、调理阴阳的作用。含有补气养血成分的中药,如黄芪、人参、党参、当归、龟板胶、鹿角胶等,特别是贵重药材,早晨空腹喝有利于这些补益成分的吸收。用于治疗胃炎、胃溃疡、肠炎等疾病的中药,空腹服用能够使药物成分直达病灶,以免药物与食物混合影响治疗效果。
有些药物还特别注明具体时间,如天未明时服通阳化湿的鸡鸣散;平旦(清晨天刚明)时服攻逐水饮的十枣汤等。
2 午前服 古代医家认为:“午前为阳之分,当发汗;午后阴之分,不当发汗。”大凡走表透邪之药均宜午前服用,如小青龙汤、九味羌活汤、川芎茶调散、麻黄汤、双清口服液、小柴胡颗粒冲剂、通宣理肺丸、清热感冒颗粒等发汗解表药。对益气升阳方如补中益气汤、升阳益胃汤、参术调中汤、升阳散火汤等,都强调了午前服药,乃“使人阳气易达故也”。
3 入夜服 古人用六味地黄丸养阴,强调入夜时进药。以当归六黄汤医治阴虚盗汗,主张入夜时服之。麦煎散、连柏益阴丸治阴虚劳热,主张夜卧时服之。
安神药辰砂还志丸、珍珠母丸,提倡夜卧时姜汤送下,以起到镇心安神之功效。加味定志丸、酸枣仁汤、天王补心丹均以夜卧前服用为好。另外,涩精止遗药如金锁固精丸应临睡前服用,可增强疗效。缓泻药如麻子仁丸宜睡前服,一则滋阴增液能够充分润养肠道,软化燥结;二则以利次日清晨排便。
4 饭前服 一般来讲,病在胸膈以下,如胃、肝、肾等脏腑疾患,宜饭前半小时左右服。对人体有补益作用,对胃刺激性小的,如左归丸、右归丸、人参养荣丸、十全大补丸等,宜饭前服用。化痰止咳类药物如半夏、天南星、贝母、桑白皮等,中成药如川贝枇杷膏、急支糖浆、蛇胆川贝散等,均宜在饭前服用,祛痰镇咳作用明显。驱虫药、泻下药也宜空腹服。
5 饭后服 病在胸膈以上者如眩晕、头痛、目疾、咽痛等宜在饭后半小时左右服药。健胃药及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(如大承气汤、葶苈大枣泻肺汤、白虎汤等)宜饭后服,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黏膜的损害;干姜、川椒、旋复花、乳香等辛辣刺激的药物,饭后服用可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。石膏、知母、栀子、黄连、黄柏等清热泄火药,药性偏于寒凉,对胃有一定的刺激,可造成腹胀、不思饮食、腹泻等不良反应,宜饭后服。毒性较大的药物,也宜在饭后服用,以避免毒性药物吸收太快而发生不良反应。
6 其他 对病情较急者,煎好后立即服下,即“顿服”,如治急症吐衄的泻心汤、治肠痈的大黄牡丹皮汤等属于此类,一般的高热性疾病、传染性疾病、小儿急症等亦采用顿服法。慢性病定时服;急性病、呕吐、惊厥、石淋等需煎汤代茶饮者,均可不定时服。大多数时候,煎的汤剂,一般每日l剂,煎2次,分别服下,两次间隔时间为4~6小时左右。
(上述图片来自网络)